蛇类出没规律: 这些区域要警惕!
蛇类并非“无差别攻击”,了解其习性才能有效预防: 时间规律: 活跃期:4-10月(尤其雨后、闷热天气及早晚时段)。 冬眠期:11月-次年3月(广州气候温暖可能全年活动)。 高发区域: 绿化带、灌木丛、池塘边、垃圾堆放处、潮湿墙缝、老旧建筑角落。 食堂周边(鼠类易吸引蛇类觅食)、宿舍楼底层(尤其杂物堆积处)。 行为特点: 多数蛇类怕人,遇到震动会主动躲避,但若被惊扰或踩踏可能攻击。 毒蛇(如蝮蛇、竹叶青)常潜伏不动,体色与环境相近,不易察觉!
蛇类较常出没的地方 蛇类喜居隐蔽、潮湿、人迹罕至、杂草丛生、树木繁茂,且食物丰富的环境,也有的蛇栖居水中。 在南方通常夏秋季节是蛇出没的高峰期,蛇一般在闷热欲雨或雨后初晴会出洞活动。所以,雨前、雨后、洪水过后的时间内要特别注意防蛇。
防护措施 宿舍与教室防护 门窗管理: 低楼层房间安装纱窗,随手关窗,门缝过大可加装防蛇胶条。各类通风管道、下水道等洞口等装铁丝网阻隔。 环境整理: 避免在室内外堆放纸箱、旧衣物等杂物,减少蛇类藏匿空间。定期检查床底、柜角等角落,可用雄黄粉撒在门窗外侧。 户外活动与通勤 穿着建议: 穿高帮鞋、长裤,避免裸露脚踝,裤脚可扎入袜子。 浅色衣物更容易发现附着在身上的蛇或昆虫。 夜间活动: 夜间用手电筒或手机灯光照射前方路面,避免走草丛边缘。上下楼梯时注意扶手缝隙,绿化带附近勿坐卧休息。 意外遇蛇紧急处理 冷静观察: 若蛇未主动攻击,缓慢后退至2米外,绕路离开。 若蛇主动攻击,请走S型逃跑,蛇类转弯较慢。 禁止行为: 不要扔石块、用脚踩踏或试图用手机近距离拍摄! 切勿模仿网络视频中的“抓蛇技巧”,毒蛇攻击速度远超人类反应!
1. 脱 离 立即远离被蛇咬的地方,如果蛇咬住不放,可用棍棒或其他工具促使其离开;如果是在水中被蛇(如海蛇)咬伤,应立即转移到岸边或船上,以免发生淹溺。 2. 冷 静 被蛇咬了之后,尽量保持冷静,立即拨打120,并向园内工作人员求救。切忌慌张奔跑,导致血液循环加速,蛇毒经过血液循环侵入人体也会加速。被咬伤部位应限制活动。 3. 认 蛇 尽量记住蛇的基本特征,如蛇形、蛇头、蛇体、颜色与花纹,有条件者最好拍摄致伤蛇的照片。现场最好不要企图去捕捉或追打蛇,以免二次被咬。 ▲左右滑动查看 4. 解 压 去除受伤部位的各种受限物品,如戒指、手镯 、脚链、手表等,以免因后续的肿胀导致无法取出,加重局部伤害。 5. 结 扎 可用绳子或者衣服撕成布条进行结扎,结扎的时候,远心端可以摸到动脉的搏动,和在医院抽血化验时用橡胶管绑的松紧度差不多。每半小时到1小时松开结扎部位3分钟,以防长时间捆绑造成组织坏死。 6. 清 洗 伤 口 被蛇咬伤后,应在结扎或扩创后用清水、冷开水等反复冲洗伤口。有条件的可用1:1000高锰酸钾溶液、安多福或生理盐水冲洗伤口残留的毒液。 7. 放 血 排 毒 若被毒蛇咬伤且要经过较长时间(2小时以上)才能赶到医院,可用三棱针在伤口及周围针刺放血以排毒,也可用刀片在伤口处行“一”字切开放血,但不要切开过深。可在短时间赶到医院者,一般不主张切开放血。 8. 送 医 救 治 做完急救措施后,应立即送至有抗毒蛇血清的医疗单位接受救治。
请大家留心指示 警惕蛇出没! 做好预防措施 不接近,不打扰 是对自然的尊重 也是对自己的保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