健康入秋,防疫先行!快来接收这份校园秋季健康指南!

时间:2025-09-23浏览:10设置

随着国庆、中秋双节的来临,秋天的早晚温差逐渐增大,校园里人员密集、交流频繁,正是传染病的高发期。了解这些传染病的知识并做好预防措施,对我们的健康至关重要。下面就来看看秋季常见的传染病以及有效的预防方法。

1.流行性感冒

流行性感冒(简称“流感”):≠普通感冒!是由流感病毒(主要为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)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疾病,具有传染性强、传播速度快的特点,主要通过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。临床表现以高热(体温可达39~40℃)、乏力、头痛、全身肌肉酸痛等全身中毒症状为主,呼吸道症状(如咽痛、鼻塞、流涕)相对较轻。本病传染性强,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,人群普遍易感。


2.水痘

  水痘是由水痘-带状疱疹病毒(VZV)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,传染性极强。水痘患者是唯一传染源,发病前1~2天至皮疹完全结痂为止均有传染性,且结痂期传染性最强。临床表现以皮肤和黏膜上分批出现的斑疹、丘疹、疱疹及结痂为特征,可伴有低热、头痛、乏力等全身症状。



3.肺结核

   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肺部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疾病,主要传播途径为呼吸道飞沫传播,通过患者咳嗽、咳痰、打喷嚏时排出含有结核菌的飞沫被健康人吸入。典型临床表现包括:呼吸道症状为咳嗽、咳痰持续2周以上,可伴咯血、胸痛、呼吸困难;全身症状为长期午后低热、夜间盗汗、乏力、食欲减退、体重减轻,女性患者可能出现月经不调或闭经。


4.支原体肺炎

   支原体肺炎:由肺炎支原体引起,典型症状多为刺激性干咳(多为持续性)、发热(多为中低热,部分呈高热),可伴乏力、咽痛、肌肉酸痛,婴幼儿可出现喘息;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,在学校、托幼机构等密集人群环境中易引发聚集性疫情,部分患者可并发支气管炎、中耳炎等。

5.诺如病毒

   诺如病毒感染:由诺如病毒引发的急性感染性腹泻,因冬季高发俗称“冬季呕吐病”但全年可流行;主要症状为恶心、呕吐(成人以腹泻为主,儿童以呕吐为主)、腹痛、腹泻,多为自限性且病程约2-3天;传染性极强,可通过粪-口途径(食用/饮用被污染食物/水)、密切接触(接触患者呕吐物/排泄物或被污染物品)及气溶胶传播。



6.麻疹病毒

麻疹是由麻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发热、出疹为主要表现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,传染性强,易引起暴发流行,麻疹感染者是唯一的传染源。麻疹一年四季均可发病,但以冬春季节为高峰,当前麻疹病例中成人占比明显升高。它的典型症状为“烧三天、疹三天、退三天”。

7.流行性腮腺炎

   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,主要通过飞沫传播,好发于青少年。典型症状为腮腺非化脓性肿胀(以耳垂为中心,向前、后、下肿大),伴疼痛、发热、头痛,可能并发睾丸炎、卵巢炎、脑膜脑炎等。


8.手足口病

   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急性传染疾病,全年均可发病,临床表现多以发热,口腔粘膜出现疱疹,手、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、疱疹为主,可伴有咳嗽、流涕、食欲不振等症状,主要经粪-口途径、呼吸道飞沫、接触患儿鼻分泌物以及被污染的手和物品传播。手足口病不是儿童的专属病,成人也可能会患上手足口病。



9.蚊媒传染病

   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(简称“两热”)都是由感染病毒的伊蚊(俗称“花斑蚊”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,人与人之间不会直接传播。这两种疾病症状相似,都有发热(39°C以、皮疹、关节痛的症状)。登革热发热持续时间更长,通常是全身肌肉和骨关节痛,而基孔肯雅热则是手腕、手指、脚踝、脚趾等小关节疼痛明显,尤其是腕关节受压常引起剧痛,个别患者疼痛持续时间较久。


真正的“王者”,从来都是主动防御。记住下面这五条“黄金法则”:


01.戴好“无形的口罩”

戴好“无形口罩”——接种疫苗 💉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的手段,尤其流感疫苗,建议每年秋季接种。

02.做好“贴身防护”

做好“贴身防护”——勤洗手、戴口罩 、防蚊叮🙌

👉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手段。勤洗手、做好手卫生,尤其在接触公共场所物品后、咳嗽或打喷嚏用手遮挡后、使用洗手间后、餐前餐后,建议采用“七步洗手法”,用流动水+肥皂/洗手液彻底清洁。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、纸巾或衣袖内侧掩住口鼻,避免病毒通过飞沫传播。聚餐时使用公筷公勺,提倡分餐制,避免交叉污染。



👉科学戴口罩😷:在教室、图书馆、食堂等人员密集或通风不良的场所,注意做好个人防护,规范佩戴口罩。

👉针对蚊媒传染病:在蚊子活跃的清晨和傍晚,尽量减少户外活动;若需外出,需穿长袖衣物、涂抹驱蚊剂,避免蚊虫叮咬。



03.打造“最强免疫力”

打造“最强免疫力”——规律生活 🏃♂️🍎

👉吃得健康:合理膳食,多吃蔬菜水果🍈🍉🍊,保证🍗🍖优质蛋白摄入。

👉睡得好🛌:拒绝熬夜!规律作息,保证每天7-8小时睡眠。

👉动得起来🏃⛹️:每天运动半小时,如跑步、打球、跳绳等运动增强体质 。

04.维持“安全环境”

维持“安全环境”——常通风、讲卫生 🪟

👉宿舍常通风:每天至少开窗通风2-3次,每次不少于30分钟,让新鲜空气赶走病毒。

👉做好消毒:对门把手、键盘、手机等高频接触物品进行日常清洁消毒。



👉针对蚊媒传染病:积极参与校园卫生大扫除与灭蚊行动,清理垃圾杂物,保持环境整洁。及时清理花盆托盘、饮水机水槽、废弃瓶罐、塑料盒等容器积水,使用过的盆、水桶要倒扣放置,避免积水。从源头减少蚊子孳生地;室内可安装纱窗,睡觉时使用蚊帐,也可用电蚊拍等物理方式防蚊。



05.践行“社会责任”

践行“社会责任”——共同守护健康如出现发热 、咳嗽、腹泻,或疑似基孔肯雅热或登革热的肌肉关节疼痛、发热、皮疹等身体不适时:

👉立即上报️:请第一时间向辅导员和校医院报告,以便获得及时指导与帮助。



👉及时就医:佩戴口罩,尽快至校医院或指定医疗机构就诊,就诊时主动告知近期是否有疫情发生地区旅居史、蚊虫叮咬史,减少与他人接触,不带病上课。

👉特别提醒:近期计划出境游的同学,出行前请及时查看旅游部门、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发布的旅游提醒,提前了解目的地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的流行情况,做好防护准备。


同栏目信息

热点信息

江苏师范大学校医院版权所有 ©2014-2022 地址:江苏省徐州市铜山新区上海路101号 邮政编码:221116  【怀念旧版
邮箱:3370518708@qq.com 电话:83656335 微信公众号:江苏师范大学医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