疾控发布:11月防病提醒

时间:2025-11-06浏览:10设置

十一月,秋冬交替时节,气温转冷、空气干燥,是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染病高发期,也易诱发心梗、中风等心脑血管意外,同时取暖期将至,一氧化碳中毒风险上升。

徐州疾控提醒广大居民,需留意天气变化,保持良好卫生习惯,做好个人防护,重点预防肺炎支原体肺炎、轮状病毒感染、流脑等传染病及慢阻肺、心梗、中风等慢性病,同时警惕一氧化碳中毒。




一、肺炎支原体肺炎


是由肺炎支原体所引起的急性肺部感染性疾病。根据我市往年哨点医院监测结果显示,在11月份该病阳性检出率开始有所上升。

支原体感染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阵发性咳嗽,早期以持续干咳为主,呈阵发性加重,后期可伴白色或黄色黏痰,或出现胸痛、气促、呼吸困难等症状。发热以中高热为主。

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是主要的传染源,主要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。各年龄段人群普遍易感,但好发于5岁以上儿童和青少年


防护提醒:

1.保持环境卫生清洁和空气流通。建议每天室内开窗通风2-3次,每次20分钟以上。

2.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,做好手卫生。如饭前便后、外出回家后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在流动水下冲洗20秒以上。

3.合理饮食,保证充足的睡眠,坚持体育锻炼,提高机体自身免疫力

4.在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期,如若出现了咳嗽、发热等呼吸道感染症状,建议及时就医,查明病因,有针对性地治疗。






二、轮状病毒感染


轮状病毒感染好发在秋冬季节。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,主要经粪-口途径传播,此外也有通过水源污染或呼吸道传播的可能。

轮状病毒主要感染5岁以下儿童,尤其是2岁以下的婴幼儿。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腹泻和呕吐,大便一般为水样便或黄绿色稀便,可伴有发热、肌痛、头痛,重症者可伴有脱水及代谢性酸中毒。


防护提醒:

1.接种轮状病毒疫苗是预防轮状病毒感染最有效的措施。

2.注意保暖,及时给孩子增减衣物,防止腹部受凉。

3.注意家庭卫生,餐具用前需清洗干净,衣被、玩具等要勤换洗。

4.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,尤其是注意手卫生,不用脏手触摸口、眼、鼻和食物等。






三、流行性脑脊髓膜炎(流脑)


“流脑”是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脑膜炎。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,传染性较强,在冬春季节会出现发病高峰,可造成局部暴发,需重点防范。

人群普遍易感。5岁以下儿童,尤其是6个月至2岁婴幼儿发病率最高。青少年及免疫力低下者同样是主要发病人群。

感染后常出现发热、头痛、呕吐等症状,部分患者伴有脑膜刺激征(婴幼儿前囟隆起是脑压增高的典型表现);重症者可能出现意识障碍、感染中毒性休克、皮肤和黏膜出现瘀点(斑),且瘀斑可能迅速扩大融合,一旦出现类似症状需立即就医。


防护提醒:

1.及时接种疫苗是预防流脑最有效的措施。建议家长在接种门诊医生指导下,为孩子及时接种。

2.切断传播途径:高发季节少去人员密集、通风差的场所,外出(尤其医院、商场)科学戴口罩;家庭和学校需定期开窗通风,学校还应做好环境消毒与健康监测。

3.保持均衡饮食、充足睡眠和适度锻炼,养成良好卫生习惯,增强自身免疫力





四、慢性病


天气日渐寒冷,对于慢性病患者而言,无疑是需要格外警惕的时期。气温的持续降低,不仅会引发血管收缩、血压升高,更可能成为急性心梗、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诱因;同时,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流行、雾霾等不利因素的叠加,使得慢阻肺患者的病情更易出现急性加重的情况,进一步加大了健康风险。


防护建议:

1.及时增添衣物,注意保暖不要受寒,尤其是保护好头部、颈部和四肢等部位;尽量减少外出,注意室内外冷暖交替,从室外进入室内后,不要急于脱去外衣,让身体逐渐适应温度的变化。

2.坚持适度的体育锻炼可以改善血液循环,增强心肺功能。在降温天气,建议将晨练改为午练,等太阳出来、气温回升后再进行户外活动。对于慢阻肺患者,呼吸康复锻炼如呼吸操、缩唇呼吸、腹式呼吸等,可以帮助改善呼吸功能。

3.均衡饮食,多吃富含膳食纤维、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,少吃高脂、高盐、高糖的食物。戒烟限酒,酒精会使血管扩张后又收缩,增加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。慢阻肺患者还要注意少吃辛辣食物,防止刺激气道,加重咳嗽或气促。

4.遵医嘱规律用药,忌随意停药、擅自更改剂量。建议慢病患者,尤其慢阻肺患者及时接种流感和肺炎球菌疫苗,减少疾病急性发作的风险。建议家中常备并随身携带一些急救药物,如硝酸甘油、速效救心丸等,以备不时之需。如果出现持续的胸闷、胸痛、呼吸困难等心梗症状,或者出现单侧肢体麻木无力、口角歪斜、言语不清等脑卒中症状,请不要有任何侥幸心理,立即拨打“120”。





五、一氧化碳中毒


秋冬季节,气温骤降,取暖设备使用频繁,在密闭或通风不良的环境中,煤炭、木材、天然气等燃料在不完全燃烧的状态下会生成大量一氧化碳。

一氧化碳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无色、无臭、无味的气体,有“隐形杀手”之称。人体吸入后会引起身体组织缺氧,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死亡。


防护提醒:

1.正规安装并定期检修燃气热水器、煤炉等取暖设备。使用时要注意正确用法,比如使用煤炉、炭火盆时,需在炉具上放置烟囱并伸出室外,确保燃烧产生的废气完全排出。

2.使用取暖设备期间,应注意开窗通风,保持空气流通不中断,避免室内环境完全密闭。使用炭火取暖、吃火锅时,严禁长时间紧闭门窗

3.可在卧室、厨房等靠近取暖设备的区域,安装合格的一氧化碳报警器进行监测预警

4.警惕其他特殊场景,如勿在密闭车库久留或让车长时间怠速,行车时避免长时间开启空调(尤其是内循环)。户外活动时,卡式炉、便携取暖器等工具应避免在密闭帐篷内长时间使用。

5.发现一氧化碳中毒者,应立即迅速将其转移至通风良好处并拨打急救电话,同时密切关注其意识和呼吸,必要时进行心肺复苏,直至急救人员到达。进入中毒现场时,严禁开关电灯、拨打手机、使用明火,避免产生电火花引发爆炸或火灾。



同栏目信息

热点信息

江苏师范大学校医院版权所有 ©2014-2022 地址:江苏省徐州市铜山新区上海路101号 邮政编码:221116  【怀念旧版
邮箱:3370518708@qq.com 电话:83656335 微信公众号:江苏师范大学医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