健康安全开学季——预防春季传染病

时间:2024-02-25浏览:190设置



健康安全开学季

预防春季传染病






春季冷暖空气交汇频繁,天气多变,忽冷忽热,适宜多种病原微生物繁殖,人体呼吸道的抵抗力降低,若不注意健康保养,很容易患上呼吸道传染病。一起来了解春季几种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,做好预防措施,共同呵护身体健康。


1

防流行性感冒

定义: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。


症状:潜伏期为1-4天,急性起病,主要表现为发热(部分病例可出现高热,达39-40℃)、咳嗽、咽痛、头痛、肌痛和全身不适,可有畏寒、寒战、全身肌肉关节酸痛、乏力、食欲减退等症状。部分患者可伴有呕吐、腹痛、腹泻,多见于儿童。


传播途径: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流感的主要传染源,传播途径以飞沫传播为主,也可通过口、鼻、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。


预防措施:室内应经常开窗通风,注意个人卫生,咳嗽、打喷嚏时应使用纸巾,避免飞沫传播。勤洗手,避免脏手接触口、眼、鼻,适当参加体育锻炼,合理膳食和休息,增强体质。


接种流感疫苗可以有效减少感染,即使感染了也可以减少发病,即使发病了也可以减轻疾病的严重程度。



2

防诺如病毒感染


定义:诺如病毒性肠胃炎是由诺如病毒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,传染性强。


症状:诺如病毒潜伏期比较短,一般在24—48小时,最短12小时左右,最长可达72小时。常见症状有腹泻、呕吐、反胃、恶心和胃痛等胃肠炎症状。


传播途径:以肠道传播为主,可通过污染的水源、食物、物品、空气等传播。


预防措施:病例管理、手卫生、环境消毒、食品和水安全管理,在发病期间一定要及时补充水分。


3

防手足口病

定义: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发疹性疾病,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,尤以幼儿年龄组发病率最高。


症状:手足口病初期,一般会有发热、咳嗽、流涕、打喷嚏等症状,多数患儿会出现发热,口腔、手心、脚掌、屁屁出现疱疹或红色皮疹。


传播途径: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,也能通过接触病人皮肤、粘膜疱疹液感染。


预防措施:做好个人和家庭的卫生清洁,勤洗手、喝开水、吃熟食、常通风、晒太阳。如发现孩子出现发热、出疹,伴有口腔、手、足、臀部和膝盖出现皮疹,需及时就诊,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。


4

防水痘


定义:由水痘-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。


症状:水痘的潜伏期一般为10—24天,皮肤及黏膜上分批出现小红丘疹、疱疹而后结痂,脱痂后大都不留疤痕。


传播途径:主要经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水痘疱疹液传播,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用具传播,如玩具、文具、门把手等。


预防措施: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、勤洗手、不共用毛巾。经常开窗通风,保持室内空气新鲜,接种水痘疫苗。


5

防流行性腮腺炎


定义:流行性腮腺炎(流腮)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。


症状:对2-15岁的儿童威胁严重,通过飞沫传播,起病较急。患者感染后大多无前驱症状,部分患者可有倦怠、畏寒、食欲不振、低热、头痛等症状,其后出现一侧或两侧腮腺肿大,2-3日内达高峰,面部因腮腺肿大而变形,局部疼痛、过敏,开口及咀嚼时疼痛明显。腮腺肿大可持续5日左右,以后逐日减退,全部病程约7-12日。


传播途径:主要经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,患者在说话或打喷嚏时会携带病毒,容易传染给接触者等。


预防措施:避免接触病人,加强学校预防接种查验证及疫苗补种工作,及时发现和隔离病人,及时处置疫情。


6

学校传染病防治须知!

春季是流感、手足口病、水痘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。为维护广大师生健康,提出以下温馨提示:

学生应该做什么?

1、“防”: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,尤其手部卫生;

2、“报”:出现身体不舒服,立即告诉老师和家长;

3、“养:患病后居家/住院治疗,避免带病上课




同栏目信息

热点信息

江苏师范大学校医院版权所有 ©2014-2022 地址:江苏省徐州市铜山新区上海路101号 邮政编码:221116  【怀念旧版
邮箱:3370518708@qq.com 电话:83656335 微信公众号:江苏师范大学医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