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1
蜱俗称蜱虫、壁虱、扁虱、狗豆子、草爬子等。目前全世界已知约1000种。我国蜱类已知2科11属120余种。蜱属于寄螨目、蜱总科。分为硬蜱和软蜱两种,成虫躯体背面有壳质化较强盾板的为硬蜱,无盾板者为软蜱。不吸血时,有米粒大小,吸饱血液后,有指甲盖大。宿主包括哺乳类、鸟类、爬虫类和两栖类动物,大多以吸食血液为生。
02
蜱虫发育过程分卵、幼虫、若虫和成虫4个时期。成虫吸血后交配落地,爬行在草根、树根、畜舍等处,在表层缝隙中产卵。产卵后雌蜱即干死,雄蜱一生可交配数次。卵呈球形或椭圆形,大小约0.5~1mm,色淡黄至褐色,常堆集成团。在适宜条件下卵可在2~4周内孵出幼虫。幼虫形似若虫,但体小,有足3对,幼虫经1~4周蜕皮为若虫。硬蜱若虫只一期,软蜱若虫经过1~6期不等。若虫有足4对,无生殖孔。再到宿主身上吸血,落地后再经1~4周蜕皮而为成虫。硬蜱完成一代生活史所需时间由2个月至3年不等;多数软蜱需半年至两年。硬蜱寿命自1个月到数十个月不等;软蜱的成虫由于多次吸血和多次产卵,一般可活5、6年至数十年。
03
蜱是媒介生物,常通过叮咬吸血传播病原体(病毒、细菌、寄生虫)使人患病。蜱可携带83种病毒、31种细菌、32种原虫,其中大多数是重要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和人兽共患病,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、克里米亚-刚果出血热、森林脑炎、蜱传出血热、Q热、蜱传斑疹伤寒、莱姆病、人粒细胞无形体病、巴尔通体感染等,给人类健康及畜牧业带来很大危害。
蜱叮咬人后可引起发热、乏力、恶心、呕吐、过敏、溃疡或发炎等症状,部分患者有头痛、肌肉酸痛、腹泻,一般均较轻微。其中,部分疾病,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病,病死率可超过10%,还可引发人间接触传播,造成聚集性疫情,但如果能够早发现、早治疗可显著降低疾病重症率和病死率。
04
鼠类、家畜、家禽是蜱类的主要宿主。如有家畜,应定期喷洒毒死蜱等杀虫剂。畜棚保持清洁、通风、干燥,并喷洒药物,杜绝蜱虫孳生。
1、环境处理:清除杂草,清理禽畜圈舍,搞好环境卫生可有效预防蜱类的孳生。有些蜱类通常生活在畜舍的墙壁、地面、饲槽的裂缝内,应堵塞畜舍内所有缝隙和小孔,堵塞前先向裂缝内撤杀蜱药物,然后以水泥、石灰、黄泥堵塞,并用新鲜石灰乳粉刷厩舍;用杀蜱药液对圈舍内墙面、门窗、柱子做滞留喷洒,保持畜舍干燥。灭鼠的同时要进行杀虫处理,防止蜱类游离后攻击人群。
2、家畜、家禽的处理:一般在春季蜱类开始活动,发现家畜、家禽携带蜱类,可用镊子取下后焚烧。蜱类较多时,可喷洒倍硫磷、林丹、马拉硫磷、二嗪农等高效低毒的杀虫剂,或对家畜进行定期药浴杀蜱。在蜱的活动季节,最好每天刷抹畜体各部,检查时要注意寄生的主要部位,如头部、颈部、腹部、股内侧、尾根等处。同时注意厩舍灭蜱,蜱常隐伏在墙壁、饲料槽等裂缝内。蜱类严重发生的畜厩,可使用烟剂熏杀,每立方米0.5g 林丹的烟剂,灭蜱效果良好。
3、城市以及我国无蜱分布地区居民家中饲养宠物通常无蜱寄生,如果携带宠物去有蜱地区出行,返回时应仔细检查宠物体表是否有蜱类附着。